小编:【导读:2025年以来,固态电池成为汽车领域和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电池公司和汽车公司正在互相追逐,一个接一个
【导读:2025年以来,固态电池成为汽车领域和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电池和车企你追我赶,纷纷制定了固态电池商业化量产的路线图。不过,目前还没有人能说固态电池是否能完全取代传统液态电池。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关企业将不得不并行探索多种技术路线。 】 作者:张驰,编辑| HEZI什么时候进入固态生产?国内外众多车企、动力电池企业都在为其冲刺。 11月12日,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开幕。会上,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电池销量达到786GWH,出口突破129GWH,同比分别增长48.9%和32.7%。% 分别。固态电池作为电动电池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方向之一,自然成为电动电池大会上各方关注的焦点。固态电池的商业化量产有多大进展吗?固态电池,顾名思义,是采用固体电解质替代传统液体电解质的新型电池技术。它们是各方一致认可的电池“终极解决方案”。固体电解质的使用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消除用户的里程焦虑,解决电动电池短路起火的问题。中国科协常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金华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提到,预计2030年左右,所有国家的所有电池s将完成中试和小量负载。之后,搭载全固态电池的车型还将具备实时诊断功能、安全预警和续航预测等功能。银河证券还预测,2030年全球和中国全固态电池设备市场预计将分别达到320.59亿元和251.36亿元。但由于技术、成本和商业化等诸多因素,固态电池尚未投入量产。具体来说,除了全固态电池面临的技术挑战外,制造工艺和工艺一致性挑战尚未得到解决。极高的制造成本和材料成本,以及与传统锂电池生产线的兼容性低,也是固态电池商业化量产之前的障碍。从相关信息来看到目前为止,各家公司的电池产品大部分都处于实验室阶段,最快能达到的就是小型样机验证阶段。距离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谁引领固态电池竞赛? CATL正在推进固态电池技术。目前已完成20AH的样品制作。按照公司规划,宁德时代将在2027年实现小量量产。不过,宁德时代一再强调,固态电池真正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也非常明确:2024年已完成20ah、60ah全固态电池的试制,电池能量已达到400Wh/kg; 2025年至2026年,搭载固态电池的原型车将完成整车耐久性测试并验证5C快充; 2027年,比亚迪将开始小规模示范生产,并应用于高端轿跑车车型,预计初期数量为达到1,000辆; 2028-2030年,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数量将达到4万辆以上,并正在努力实现固态电池与液态电池的成本一致性。据广汽集团公布的信息,其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50-400WH/kg,循环寿命超过4000次。按照规划,好品车型将于2026年上市。广汽集团将成为全球首批生产全固态电池的车企之一。上汽集团的动力电池计划无疑是最激进的。搭载半固态电池的MG4已经上市; 2026年,基于聚合物无机复合电解质技术的固态电池将量产上汽集团车型,单体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体积能量密度达到820WH/L,容量达到75AH以上。到2027年,上汽首款全固态电池“光伏电池”将下线正式投入量产。与奇瑞一样,10月18日,其与国轩高科合作推出了全固态电池模组。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高达600Wh/kg,接近锂电池的理论极限,可以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升至1200至1300公里。不过,这款电池距离量产还需要一段时间,而奇瑞只计划在2027年完成整车验证。小鹏汽车与其他车企不同。它计划从 2026 年开始逐步淘汰固态电池,不是在纯电动汽车中,而是在钢制人形机器人中。除了国内车企之外,跨国车企也在固态电池领域加速研发、前行。作为全球拥有最多固态电池专利的汽车制造商,丰田有望推出首款量产车型odel将于2027年或2028年配备固态电池。日产计划到2028年在下一代纯电动车型中采用全态电池,并且已经将续航里程提高了一倍。作为德国豪华品牌,宝马开始与固动力i7测试车合作测试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并在慕尼黑开始道路测试;而奔驰和Factial的Solstice的电池则实现了电池能量密度超过450WH/kg,单次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对于全球跨国汽车巨头来说,中韩电池供应商牢牢掌控液态电池命运的事实在固态电池上无法重演。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本次动力电池大会上,除了固态电池的话题之外,还有很多其他话题被多次提及。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作了题为《推动全球增量时代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参数|图片)”钟先生分享道,宁德时代已经布局了多项前沿电池技术:第五代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已开始量产,在能量密度规律和循环寿命方面已领先于行业主要产品;以麒麟、逍遥为代表的三元电池也开始规模化应用;不需要使用锂矿石且功效极高的钠离子电池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得到应用。凭借其低温性能和更稳定的化学性能,未来将在高纬度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中流行。深兰汽车负责人邓成浩也呼吁业内人士关注下一代电池,而不是只关注全固态电池,他强调,下一代电池必须满足“无安全隐患”的三大目标。他还指出,目前液态电池还有优化空间,全固态电池的最终地位还有待证实。他以汽车为例,表示2027年将开始全固态电池的示范运营,但真正的量产要到2030年。但与此同时,长安同时推进液态电池、全固态电池改进的探索。对于任何一家整车厂来说,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的失败都无法带来严重后果,除新能源乘用车外,宁德时代也在向更多的使用场景拓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乃至电动飞机都成为宁德时代的“新战场”。在商用车领域,国内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创历史新高,宁德时代研发的天行电池成为纯电动重卡首选。在电动船舶领域,已有近900艘各类纯电动船舶配备宁德时代电池。令人意外的是,宁德时代还在推进国内首个货船换电项目。在低空出行领域,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两吨级EVTOL已完成多项复杂环境下的飞行验证,并继续按计划推进产品的最终量产。点评: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固态电池是能够改变行业格局的关键产品,所以所有车企都不能忽视这条路线。然而,固态电池的商业化量产仍然困难重重。因此,在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固态电池在成本上可以和传统液态电池相差无几,各车企和各大电池企业必然会选择很多类似的技术路线。然而,谁在固态电池商业化上迈出了一大步,谁就有可能引领下一代新能源汽车。预计再过两三年,固态电池的格局将会更加清晰。 (本文原创来自“豪言月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viDEOS,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当前网址:https://www.g2microsystems.com//experience/theory/2025/1120/15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