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成为中国模拟芯片的“破局者”,Nanochip进军

小编:芯片产业不断发展,我国自主研发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左右,仅模拟芯片公司就有数百家

芯片产业不断发展,我国自主研发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左右,仅模拟芯片公司就有数百家,但现在只剩下十分之一。作为国内模拟芯片大厂,纳芯一马当先,被围攻受损。不仅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还通过了重重考验,成为一家全球供应链公司。它与一批优秀的中国芯片企业一起,正在改变行业格局。中国芯片企业如何从0到1,再从1到10000家?近日,纳信微副总裁姚迪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立足中国、走向全球”取决于系统性愿望。目前,公司部分产能部署在海外,基于可靠性和效率,为主机厂和零部件制造商提供领先产品。工作人员表演对模拟芯片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响应效率进行功能验证。这三个测量被用来形成 Nanochip 的“护城河”。全球模拟芯片市场的竞争本质上是“性能+信任”的双重竞争。模拟器件、德州仪器等国际巨头凭借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在精准控制、可靠性测试、客户响应等方面建立了深厚的壁垒。前五名厂商垄断了全球80%的市场份额。姚迪认为,纳芯科技已从数百家国内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汽车、工业等领域全球领先企业的合作伙伴。主要一是在精度、可靠性、响应效率三个维度上打造一条能够与国际同行竞争的“护城河”,打破“中国芯片只能做中低端”的认知。精度是模拟芯片的“核心灵魂”并直接决定电子系统的“感知能力”。姚迪以“速度增益”功能为例。模拟芯片首先要感知车速、外部噪声等物理信号,然后将其传递给中央控制系统,再将“音量增大/减小”指令传递给扬声器。在这个过程中,信号转换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灵敏度直接影响功能体验,“就像当手触摸点燃的蜡烛时,它可以立即移开。如果在1秒内反应缓慢,皮肤组织可能会被烧伤。”模拟芯片对信号响应速度和灵敏度有非常高的要求。 Nanocore深耕高精度技术,其将开发的芯片可以精确完成物理信号和电信号的转换。无论是车辆电池管理系统的电压采集,还是工业设备的温度检测,都能满足客户的需求。omers 对准确性的严格要求。这也是很多Tier 1在与智能监控系统配合时选择纳米芯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可靠性是模拟芯片的“生存底线”,尤其是在汽车、工业等长生命周期的场合,更是没有妥协的余地。姚迪强调,汽车内可能有1-2个“大脑”(主芯片),但模拟芯片的数量从数百到数千不等。 “只要其中一颗模拟芯片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就可能瘫痪。”而且,汽车的使用寿命通常为10至20年,模拟芯片还需要承受发动机舱内的高温、高频振动等恶劣环境。为此,纳核投入了比行业平均水平更多的资源,构建了可靠的可靠性控制体系:质量团队比例长期保持在8%-10%;在制造厂执行过程中,我们与全球领先的晶圆厂和封测厂进行战略合作,从源头保证品质;同时,我们组建了庞大的质量现场团队和工程团队,长期安置在代工厂,实时监控封胶、引针等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这些汽车级芯片均经过严格测试,长期稳定性表现良好,部分产品故障率甚至低于国际品牌。这也是领先晶圆厂选择与Nanocore深度合作的原因——毕竟只有可靠的设计解决方案才能充分发挥先进制造工艺的价值。模拟芯片正在进行可靠性测试。响应效率是纳米芯片乃至中国芯片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差异化优势”。中国企业拥有其他国家没有的“速度”。比较国际地理标志时蚂蚁金服方面,姚笛指出,海外厂商研发新芯片时,首先要对欧洲、美国、日本、中国等地的客户需求进行全球调查,寻找“最大公约数”。仅研究过程就需要3-6个月,如有需求冲突,项目可以搁置; Nanochip可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快速定制开发。 “比如,某汽车厂商需要一款适合该新能源电控系统的电源管理芯片,我们最快3个月就能完成从需求对接、方案设计到样品交付的流程”,这比国际巨头一年的周期还要快。这种敏捷性在汽车行业的快速迭代中显得尤为重要。海外客户产线有紧急需求,需要在3天内重新增加10万颗芯片。 Nanocore整合国内晶圆厂及Pack老化工厂终于按时交货,让客户看到了交货的灵活性,为后续深化合作奠定了基础。从行业角度来看,我国模拟芯片的国产替代率不足20%,主要瓶颈是耐用性和可靠性难以达到国际水平。以纳芯为代表的中国芯片企业正在三大维度打造能力,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也让全球客户看到了“中国芯”的实力:领先的晶圆和封测厂纷纷开展战略合作,共享先进工艺资源;全球领先的Tier 1将其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开展多品类合作。这些认可是纳信威“护城河”实力的最好证明。供应链双重布局:国内产能保持主力海外产能求全球。纳米芯片微型实验室测试的模拟芯片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正在经历一波“区域化+多元化”重构浪潮。海外客户对供应链安全要求日益严格,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市场,长期依赖进口。纳微“国内+海外产能”的双重布局正是对这一趋势的精准回应,不仅为本土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打开了全球化的通道。国内产能是Nanocore的“核心”。姚迪介绍,公司大部分制造能力和封测能力可以在内部完成,并与领先的晶圆厂和测试测试工厂深度合作,依靠成熟的产品和质量体系保证主要市场的供应。加速背景下评价国内变化,稳定的本地供应链使其能够满足国内客户的需求并抢占市场份额,例如在工业领域,Nanochip取代国际领先厂商,成为领先逆变器公司的主要供应商。海外产能是“全球化的跳板”。部分产能部署在国外,以满足国际客户的“双供应链”要求,即既有“纯中国供应链”,又有“海外供应链”,以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纳米芯片的海外产能只有满足需求这个“门槛”,才成为打开国际供应链的关键。例如,海外客户可能要求产品在欧洲或周边地区包装,以缩短交货周期,降低物流风险。 Nanochip的海外产能和封装资源或许更适合这样的需求。这个d供应链布局不是静态的安排,而是动态优化的战略选择。海外产能不仅支撑现有订单,也为未来市场拓展奠定基础。尽管海外封装成本高于国内,但Nanochip愿意承担战略成本来打破“双循环供应链”的门槛。 “如果瓦拉其他国家的供应链布局,我们就无法进入国外大客户的主供应链。”姚笛强调。目前,领先的芯片企业均采取了“多区域布局产能”的策略。纳芯的“双布局”模式不仅符合国家“双循环”战略,也顺应了全球供应链多元化的趋势,成为其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支撑。从0到1200人:依靠“系统的人才培养”经受快速成长和考验芯片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模拟芯片设计依赖于经验积累,高端人才缺口仍然是国内企业的通病。纳芯微从2020年的不足百人发展到如今的近12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近60%。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仍保持高效运营。姚迪介绍,公司高度重视“自主培训+系统管理”,建立从校园招聘到岗位成长的培训机制,让新员工通过系统培训快速成长。同时,公司推动组织、流程和IT的融合,让数千人的团队能够通过标准化流程高效协作。为支持海外业务,纳信威还建立了多元化的国际化团队,吸纳来自欧洲、日本、南美等地的行业人才。韩国等地区全球化能力提升。姚迪表示,“过去十年,公司依靠创始人的创业能力实现快速增长;未来五年、十年,将依靠系统能力实现长远发展。” Nanochip通过坚实的人才结构和管理体系,为成为全球领先的模拟芯片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白浩天编辑/岳彩洲校对/陆谦

当前网址:https://www.g2microsystems.com//experience/theory/2025/1024/1386.html

 
你可能喜欢的: